三、結益
「說是法時,會中無量人、天大眾,有伏忍、空、無生忍、一 地、二地,乃至十地。無量菩薩, 得一 生補處。」
此明大眾得益也。「無量人、天大眾」顯其聽眾之多,而且及於天上。聽眾得益的文字很明顯,僅將幾個名相作一解釋。「伏忍」含有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置。「空」,即我空、法空、空空。「無生忍」,依十四忍序列,為七、八、九地,而經中有唯言得無生忍或無生法忍者,不必拘泥於文字。「一生補處」為十地以後的菩薩,將欲下生人間成佛之前,居兜率內院,為補處菩薩,然而尚有一品生相無明未斷〈見《起信論》〉,故曰:「一生補處」。
此等文字,在每部經籍上都有。讀久了,便視為具文。然而佛陀說法,利益之廣,非言可喻。方之今人,不足為比。所以我們更不能忽略而應引以為媿。
二諦品第四
一、解品題
佛之說法,不離二諦。二諦:真諦、俗諦也。真諦是無為法,是理,是空;俗諦是有為法,是事,是有。然真不在俗外,俗不在真外,真俗雙融,空有不二,事理無礙。但眾生愚迷,所可見聞者,唯外在之事相,不見其空。是以真、俗二諦,是一、是二,頓成疑問,故有此品之來,假波斯匿王口而出之,以解天下後世之疑也。
〈觀如來品〉側重性理的闡揚,〈菩薩行品〉則兼具事理。事理亦真、俗二諦也。本品直明二諦,故為前二品之所依。
二、釋經文,分四。
「 爾時波斯匿王白佛言 :『 世尊!勝義諦中有世俗諦不?若言無者,智不應二;若 言有者,智不應一。一、二之義,其事云何?』」
波斯匿王問,分四:一、請問。此問辭也。問題是:「勝義諦中有世俗諦不?」一向以來,大家都以為勝義諦是無為法的理性,世俗諦是有為法的事相。無為法是無生、住、異、滅四相的,有為法則否。有為、無為、真、俗二諦,如牛之二角,有、無對立。然而經、論多說有、無不二,真、俗雙融。再加上能觀之智,連帶地發生疑問。「世尊」是一切智人,究竟勝義諦中有沒有世俗諦的存在?「若言無者」,如果說沒有,則「智不應二」。因為根本智照真,後得智了俗,當然是有。但「若言有者」,如果說有的話,則「心與神會,智與理泯」, 或「唯如如理及如如智獨存時」,似無後得智之可言,所以「智不應一」。「一、二之義」,也就是到底是一、是二,「其事云何?」請求世尊的開示!此 中勝義諦,即真諦也。或名第一義諦〈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