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菩薩道修行之歷程

 

菩薩由凡夫到成佛,須歷經五十二個階位。先修以信,所以能入:從淺至深,階位漸升;得一切位,十身圓現,正覺圓成。

 

華嚴正宗,菩薩修行,由凡夫到佛果,須歷經五十二個位子,以次進昇,以底於成。茲將此一行布修行位次,分別列后:

 

一、十信位

 

十信云者:入佛之教法,先修以信,所以能入也。(「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1.信心 滅盡一切妄想,入中道純真之境。2.念心 真信明了,一切圓通,經多生死,亦不遺忘。3.精進心 以妙圓純真之精神,進趣真淨。4.慧心 心入純真,則真慧發起。5.定心 執持智明,心常寧靜。6.不退心 定光發明,則不懈退。7.護法心 心安進,保持一切佛法不失。8.回向心 覺明保持,則思利他。9.戒心 心光密回,則安住無為。10.願心 住戒自在,大願不失。

 

二、十住位

 

仁王般若經云:「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名為地。」故十住亦名十地。謂既得信后,進而安住於佛地之位也。

 

1.發心住 以真方便,涉入十信之用,圓成一心之位。2.治地住 心之明,如琉璃瓶內,顯精金,以此妙心,屐治為地。3.修行住 若於前地明了,則隨緣攝化,而無留礙。4.生貴住 受佛氣氛,入如來種。5.方便具足住 自利利他,具足方便,相貌具足。6.正心住 於外貌具足,內之心相,亦與佛同。7.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新月異,前進而不後退。8.童真住 佛之十身靈相,一時具足。9.法王子住 由初心至四住,名入聖胎,五至八住,名長養聖胎,迨至第九住,則相成而出胎。10.灌頂住 菩薩既為佛子,堪行佛事,則佛以智水,灌注其頂,示受職義。

 

三、十行位

 

菩薩修行,雖於十信、十住,滿足自利,然利他之行未滿,故不可不經此目。

 

1.歡喜行 為佛弟子之菩薩,以如來之妙德,隨順十方,而行化導,故感歡喜也。2.饒益行 以慈悲行,利益一切眾生也。3.無瞋恨行 菩薩以慈悲心,自覺覺他,心無瞋恚、違逆也。4.無盡行 隨眾生之機類,而現其身,三世十方,平等攝化,利他無盡也。5.離痴亂行 攝眾生之法門,雖種種不同,然一切合適,而無差誤也。6.善現行 以離痴亂故,能於一一異相中,各現同相,同類中亦現異相,同異圓融也。7.無著行 十方虛空,塵塵應化,悉令滿足,而無留礙。8.尊重行 亦名難得行,以前種種現前,皆般若觀照之功也。故於六波羅蜜中,獨尊重般若。9.善法行 圓融之德,能成十方諸佛之軌則也。10.真實行 以前圓融德相,一一皆清淨無漏,一真無為之自性。常恆具足也。

 

四、十回向位

 

菩薩大藏經說:「以少功德,引無量果。」叫做回向。住、行、向三十位,謂之賢位,住為下賢,行為中賢,向為上賢,過此即登聖位。回向之目標有三:(1)眾生(2)真理(3)佛果。茲將十回向之德目列后: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菩薩修行六度、四攝、四無量時,平等饒益一切眾生,究竟令得一切種智。2.不壞回向 菩薩於三世佛所,得不壞信,於諸菩薩,得不壞信,於諸佛法,得不壞信,於諸佛教,得不壞信,於諸菩薩法師,得不壞信。攝取一切清淨善根,行大惠施。3.等一切佛回向 菩薩隨順修學,三世諸佛回向之道,念佛圓滿,念法方便,念僧尊重。雖處居家,與妻子聚,未曾暫捨,菩提之心。如過去佛,修回向行。4.至一切處回向 菩薩修習諸善根時,願此善根功德,至一切處。譬如實際,無處不至。5.無盡功德藏回向 菩薩以懺除業障所起善根,禮敬諸佛所起善根,乃至請佛說法、隨喜功德所起善根,由無盡境行回向,成無盡善根功德,得十無盡藏之果。6.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回向 菩薩以六十種施行善根,及以如是等阿僧祇物而為布施,為令佛法相續不斷,大悲普濟一切眾生,功德回向一切種智。7.隨順一切眾生回向 菩薩隨順修行一切善法願,令一切世界,花香供品資生物等,悉皆充滿,以為布施,為令眾生,住不可壞一切智故。8.真如相回向 此菩薩正法明了,志求大乘,勸修一切功德智慧,以智方便,而為回向。9.無著無縛解脫回向 此菩薩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諸功德,出生一切甚微細智,回向功德,利益眾生,成就佛智。10.等法界無量回向 此菩薩以離垢繒而繫其頂,住法師位,廣行法施,利濟眾生,以諸善根,回向眾生,願諸眾生,成就菩薩說法願力。一切國土,悉具種種妙寶莊嚴。一切菩薩,安住法界,盡斷一切眾生疑網,住於無上一切智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s1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