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四恩三有,法界一切眾生,也是有修福德、智慧的,如果沒有的話,這個世界國土裏,根本就不會有佛法存在。那我們今生也聽不到佛法呀!這是肯定的。今天能夠來聽經、拜佛,主客觀環境,都是有福慧的,那怕是一點福德善根,都會發生這種作用的。從前佛在世時,有一農夫到靈山求佛度他出家,佛就叫他兩位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去觀察那人善根如何,可否出家?這二位大弟子一觀察之後,說道:「回稟世尊,此人無善根,不能出家。」佛陀感到奇怪,既然他無善根,怎會跑來找我要求出家呢?原來羅漢只能觀到五百世的事,五百世以前的事就觀不到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再親自觀察,原來此人在五百以前,念過一聲「南無佛」,這一聲佛號,成了他得度的善根因緣,因此他還是會修行得道的。所以無量劫以來的福德智慧,不管是那一世修的,既然修了,生生世世都不會消失掉的,智慧會跟隨你,福德也會跟隨你。所以我們把它修集起來,修集起來以後做什麼用呢?「同遊華藏莊嚴海,共入菩提大道場」啊!這兩句話,也是華嚴圓教的修行成就,所謂:「一人修行,即一切人修行,一人成道,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有緣念了華嚴經,我們的功德遲早都會圓滿的,只要提心種子種下去了,就有成功的希望。華嚴經上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學佛最難是初發心,發了心,就同成佛一樣了。所以經上說:「發心畢竟二不二,如是二心初心難」。今天我們有緣共同來研究、學習,守遂禪師這篇發願文,自己也來發願,憑此願力,我們也能「同遊華藏莊嚴海,共入菩提大道場」。這道場就是我們成佛的法菩提場。隋煬帝時,定寺院一律叫道場;講經的地方、參禪的地方都叫道場。「菩提」就是覺悟,就是證悟大道的意思。希望我們有一天,都能「同遊華藏莊嚴海,共入菩提大道場」。這一次的佛學講座,講到今天剛好圓滿。有勞各位擁護道場,參加聽講。祝福各位法喜充滿!菩提道成。謝謝各位!

 

新修華嚴經疏鈔序

 

《大方廣佛華嚴經》者,乃我華藏教主毗盧遮那如來,成等正覺之後,於二七日中,為諸菩薩大眾,所開示之微妙聖典。其內容所闡發者,總為眾生離苦得樂、轉凡成聖之不二法門。怎奈眾生障深慧淺,懵然不覺,小根二乘,亦難領悟,所謂雖同處寂場,實無異隔世。有眼不識遮那身,有耳不聞圓頓教!致使無上法寶、至聖綸音,隱沒不彰者垂七百年。迨至龍樹菩薩興,始從龍宮誦出,有覺賢上士者,聞悉大法轉世,爰乃策杖西征,於遮拘盤國,求得梵本歸。因朝野志士,緇素名流,協力資助,遂於揚州謝司空寺,譯梵為華,得經六十卷。二祖雲華和尚,作《搜玄記》,以疏其義。及至唐代,三祖法賢首國師,嘗感大經不全;武后發心,遣使于闐,求得完本。並得實叉難陀尊者,偕來迻譯,得經八十卷。喜文義之已周,藏公乃為作《疏》,以為注釋,惜未完成滅。迨四祖清涼國師應世,乃發心為新經作《疏》,以釋經文,並作《隨疏演義鈔》百卷,用解《疏》義。學者至是,方喜欲遊華藏,得其津梁矣。然歷時未幾,即遭世亂,致《疏鈔》寶典,流落異邦,數十百年,方始隨還。有宋晉水法師,特發大心,錄《疏》以注經;經有妙明比丘,會《鈔》入《疏》,方便學人。但因秉筆既殊其人,而著眼亦難一其義,以致文詞標列,前後失序,章段編置、疏密亦參差而有出入。良以人地既非一輩,時間又隔多年,自難一其意旨,而順其文墨焉。至民國初年,抗戰期間,有徐蔚如居士者,弘揚大經,仰慕《疏鈔》,努力研習,會校諸本,覺其內容,頗有異同;因知現行之《疏鈔》,已非清涼之原作矣。蔚公長者,列舉其失,大有二:即「釐會之不當,刪節之不完」;另有「科判之倒迴,斷接之不齊」。諸如此敝,實難列舉。目睹先祖佳構,遭此竄亂,縈懷胸際,難以輕釋。乃與蔣竹莊、李圓淨、黃幼希等諸居士謀,決定發願重治。並徵集同願,組成「華嚴疏鈔編印會」,廣募時賢,共襄勝舉。並禮請華嚴座主,應慈長老,出任導師,期其必成也。經諸大德,協力同心,經數年之艱辛奮鬥,終成今日吾人捧讀之《華嚴疏鈔會本》矣。是誠四祖心血,重光於世之莫大因緣也。(註:引號用句,錄自持松上師《疏鈔會本序》)

 

會本之出,美則美矣,然猶未盡善焉。曾聞先師祖南公,慨嘆《華嚴疏鈔會本》之難讀。(一)於習講大經之後,參考《疏鈔會本》,亦嘗苦其頭緒紛繁,難究其極。乃時興重修之念。尤其此一《華嚴疏鈔》,實乃當今修學華嚴大經者之唯一參考書,其難讀如此,諒必堵塞不少志願修學大經者之壯志也。思之,重思之。以為欲解此一缺失,唯有出之重會本之一途。此志既決,乃於年前提出有關計劃,商諸蓮社住持賢度法師,得其滿心贊同,遂延聘知識大德,以負其專責。幸得高明道、許洋主兩位教授,發心成就。並由賢度住持,徵召華嚴專宗學院第三屆研究所畢業生,釋心觀、釋修德、釋自莊、釋體成、釋慧學、釋體信等諸仁者,組成「新修華嚴經疏鈔整編會」,參與工作,助成其事。開始先行修訂華嚴疏鈔,經兩年餘之集體審閱,並加新式標點符號,分章分段,蒐查引文出處,編定索引、目錄等工作,務求其翔實。茲已接近完成,準備出版。主事者,以為此一修訂工程,無限艱難。出版流通,不可無序,介紹重新修訂之經過。余忝為主修,責無旁貸,乃簡述修訂始末如上。或有未盡善處,尚祈讀者大德,不吝指教!是為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s1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