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十地品><十地經>不管對於印度大乘佛教的發展來說,還是對於中國本土佛
教思想之發展而言,都是一本相當重要的經典-不論是中觀學派,還是瑜伽行派(印度佛教方面
),或者是中國佛教方面的地論宗,甚至是華嚴宗,都把《華嚴經》<十地品>,亦即《十地經》
視成重要思想的泉源以及最重要的「經證」之一。







其所以會如此,乃是由於《十地經》綜合了《阿含經》以來的緣起觀以及新興的《般若經》之
空思想(註 1 ), 倡導了一種新的平等精神,新的緣起觀與唯心觀之故 ---- 此可由《十地經》
第六現前地的十種平等性、 緣起的十種順逆觀察、 三解脫門之思想略見一、二(註 2)。筆者
在這裡嘗試以《十地經》的緣起觀與「三界唯心」、「十二支有依於一心」的唯心觀之關係的
思想課題為線索重新探討《十地經》與世親《十地經論》中的特殊緣起觀與心識說的內容與涵
意,並重新發掘「唯心」觀的多角度含義與現代意義。
  《十地經》與《十地經論》的緣起觀與心識觀的內容為何?「三界唯心」的「心」是真心
呢?還是妄心呢?「三界唯心」的「唯」是「否定外境,肯定內識」呢?還是「遮離心之作者
」呢?這些問題雖曾部份地被傳統佛教學者(地論宗)與日本當代學者(如板本幸男、玉城康
四郎等位)處理過(註3),我們仍可以從文獻學、經典分析與概念分析的方法學角度,來繼
續深入探討《十地經(論)》的緣起觀與唯心觀的豐富意涵;以打開不同思想傳統(印度佛教
的中觀、唯識系統以及中國佛教的真常系統)的對話空間之可能性。


  因此,我們分成四個部份,來探討《十地經》與《十地經論》中的緣起觀與唯心觀之關係
:第一部份為《十地經》的原始資料與當前的研究課題(第二節----此為文獻學徑路);第二部
份為《十地經》的緣起觀與心識觀(第三節);第三部份為《十地經論》的緣起觀與心識觀(
第四節)----此二、三部份為原典語意分析;第四部份則是「三界唯心」的「唯心」意涵的再探
討(第五節)----此為核心概念的「詮解」問題,涉及到「依義不依文,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
詮譯學原則之問題。最後為結語(第六節),總結上述思想課題的成果。

 

◎作者:曹志成 引自: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06/bj6_2_1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s1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