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不殺生是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心,兩千多年後,素食卻成為全球抗暖化的利基所在。
素食在現代的普遍流行有多種理由,宗教人士是基於道德的理由,非宗教人士提倡素食,許多是根基於健康。由於現代人飲食的偏差,導致許多疾病,醫學專家指出:每週吃五次以上紅肉的結腸癌罹患率,是每週吃一次以下的人的四倍;而喜吃紅肉者,其罹患攝護腺癌的比例是一般人的兩倍。就算是無脂肪的瘦肉也似乎會增加結腸癌的罹患率,其原因是肉在烹調的過程中產生了致癌物質。
肉食的壞處隨處可見,不僅是讓人健康受損,最重要的是肉類來源本身就是環保的威脅。日前立法院衛生環境及勞工委員會邀請環保署陳重信專案報告「溫室氣體減量政策說明與檢討」並備質詢,立委林鴻池表示,素食對抗暖化已是世界潮流,德國環保署長托格及巴伐利亞政府公開呼籲民眾多素食、少吃肉以對抗暖化,為何環保署至今未宣傳素食是一種具體、簡單可行的抗暖化方式?根據林鴻池所蒐集有關素食抗暖化的資料指出:每生產
關於一天不吃肉就可減少
德國環保署長托格公開呼籲消費者少吃肉,德國巴伐利亞地區政府也編列小冊教導民眾動物食品與溫室氣體排放有高度相關。此外,二○○七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同時也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科學研究小組的領導人帕卓里,更在巴黎記者會上即公開指出:「不吃肉、騎腳踏車、少消費,就可以協助遏止全球暖化。」
為什麼飲食與地球暖化有密切的關係?根據研究指出,首先,全球約百分之四十的穀物用於豢養肉食性動物,美國更高達百分之七十;其次,蓄牧需要廣大的土地,同樣的土地可生產更多食物,平均每生產
據美國環評人士統計,如果一年減少百分之十肉類的攝取,就可以增加一千二百萬噸穀類給人類食用,這個食物量足可讓六千萬人吃飽,非洲、北韓乃至現在緬甸缺糧或饑荒的現象就可改變。總之,肉食對地球的危害不言可喻,特別是歐美國家以肉食為主,加重地球的負擔,而且運送家畜所耗的能源數倍於蔬果。在美國西部因為過度的放牧,有百分之十的土地沙漠化了,中國大陸更不用說,沙漠化的速度更快,沙塵暴一年比一年嚴重,因為覆蓋地表的植物被家畜啃蝕殆盡所致。
佛陀五戒教法以不殺生為首,中國佛教在南朝梁武帝時體認不殺的真義必須從齋戒素食開始,不僅以身作則,更以帝王之尊,通令全國僧侶一律素食,千
餘年來成為漢傳佛教的傳統,與藏傳、南傳有別。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的「素食主義」,想不到在二十一世紀全球面臨空氣汙染、地球暖化、刀兵劫的種種問題時,成為解決當下人類災難的大用。有專家指出:如果人類是素食者,則能源危機將是二百六十年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