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為鬼,似乎是某些民間宗教既定的想法,而忠孝節義的歷史人物,在中國死後被奉祀,似乎成仙成神,這種看法似乎只把人死後視為成仙或成鬼,而多半的人皆把祖先視為孤魂野鬼在祭祀,這可以從農曆七月的祭拜「好兄弟」看得出來。祈求神仙保佑是理所當然,怎麼「好兄弟」也能「保佑」,這就不通了。蓋「好兄弟」既然是「鬼」,就表示是自身難保,需要家人的超薦,自救尚且不足,更遑論可以保佑別人了。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祈求「好兄弟」保佑一事,似乎呈現了「神鬼不分」、「諸鬼救度」的荒謬看法,但是,不可否認的,這種看法又普遍存在一般民間。

中國自魏晉以來,民間信仰融合佛道,將佛教盂蘭盆會及道教的中元普度相結合,形成了特殊的「鬼月」習俗。

《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目犍連的母親因生前作惡,死墮地獄,目犍連為報母恩,以天眼觀母墮餓鬼道不得食,以神通缽盛飯供母,母親食未就口即化為火炭。目犍連悲求佛開示,佛以必須藉助眾僧威德之力,才能超脫其母罪業。每年四月十五日起的三個月為僧眾結夏安居,七月十五日為圓滿日,可以在當日準備各種美味飲食或臥具供養僧眾,仗此功德必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得生人天中,福樂無極。」

目犍連尊佛所示,當日其母即脫離餓鬼道,得生天界,佛陀再度叮囑:「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從《佛說盂蘭盆經》的精神來看,盂蘭盆會的目的是在報父母恩,這也就是多年來佛教僧眾一直力主農曆七月「非鬼月」而是「教孝月﹂的原因。農曆七月在民間民俗的錯誤認知下,弄得諸事不宜、生活秩序大亂,就算是道教也沒有「鬼月」的說法,因此,像立法院院長地位如此尊崇者,更應該推廣正確的觀念,不宜以訛傳訛,擴大迷信的色彩。

佛教傳入中國,西晉竺護法將《佛說盂蘭盆經》譯成漢文,經典強調齋僧功德不僅可慈孝現世父母、增福添壽,更可以度脫七世父母之苦,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觀念不謀而合。值此農曆七月,願佛教的教孝精神能為這個逐漸淡忘傳統的台灣社會注入活水源泉,以農曆七月來重塑正常倫理、恢復一切秩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s1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