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大王!文字者,謂契經、應頌、記別、諷誦、自說、緣起 、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有、論議。所有宣說、音聲、語言、文字、章句,一切皆如, 無非實相。若取文字相者,即非實相。」」
二、答,分四:一、即俗而真。「文字者」,牒問辭中「不離文字」句。由「契經」乃至「論議」十二部經,其中「所有宣說」乃至「章句」雖然都是俗諦,然而智者了其性空,則「一切皆如,無非實相」。此即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義也。如果於「文字相」而「取」著者,「即非實相」。〈十二部經,在《大智度論》三十三卷上有詳細的解釋。〉
昔有法達禪師者,初禮六祖能大師,頭不至地。六祖呵斥他說:「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法達曰:「念《法華經》已三千部矣!」祖曰:「你即使念到萬部,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若自以為有,則誤矣!聽吾偈,曰:「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無功福無比。」」祖又曰:「汝名什麼?」曰:「法達。」祖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復說偈,曰:「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息,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汝今有緣故,吾今為 汝說: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發。」達聞偈,悔謝,曰 「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法達聽六祖開示後,領悟自心。乃說偈,曰:「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以及「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此中要旨在「但信佛無言」、「明心號菩薩」。讀者思之!
「大王!修實相者,如文字修。 實相即是諸佛智母, 一切有情根本智母 ,此即名為一切智體。諸佛未成佛 與當佛為智母;諸佛 已成佛,即為一切智。未得為性, 已得為智。三乘般若 ,不生、不滅,自性常住。一切有 情,此為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