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佛教側重解行並進,這是研究佛學者盡人皆知的事實。但是經論龐雜,宗派亦甚繁多。姑就行而言,唯識宗有五重唯識觀;三論宗宗於般若,般若有文字、觀照、實相的三種般若;而金剛經的無住生心,又復通於禪宗;中觀論「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的一偈,又被天台宗演變為三止三觀;圓覺經既通於禪宗,本身又有奢摩他、三摩跋提、三摩禪那及二十五王三味;淨土宗除持名念佛而外,又有十六觀經的觀想念佛、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又復通於禪宗)唯有禪宗不立文字,直觀心源,賢首宗目為頓教或寂寞無言門;華嚴宗則自有法界三觀。名目繁多,令人有莫衷一是之感。
然此皆是利根上智者之所修持。求其所以便初機而易於受持者,莫過於華嚴淨行品一百四十一願。觸事留心,隨時發願,既吻合菩薩之悲智二輪,又可以透剛發信心的初機。文殊師利菩薩說得好,他書:「善用其心。」心為一切法之本源。用於善,則善;用於惡,則惡。善用其心,等於行船掌舵-船的向左、向右,全靠了舵手在主持。所以掌舵的人要善於把握,不然的話,就有翻覆的危險。
佛教側重解行並進,這是研究佛學者盡人皆知的事實。但是經論龐雜,宗派亦甚繁多。姑就行而言,唯識宗有五重唯識觀;三論宗宗於般若,般若有文字、觀照、實相的三種般若;而金剛經的無住生心,又復通於禪宗;中觀論「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的一偈,又被天台宗演變為三止三觀;圓覺經既通於禪宗,本身又有奢摩他、三摩跋提、三摩禪那及二十五王三味;淨土宗除持名念佛而外,又有十六觀經的觀想念佛、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又復通於禪宗)唯有禪宗不立文字,直觀心源,賢首宗目為頓教或寂寞無言門;華嚴宗則自有法界三觀。名目繁多,令人有莫衷一是之感。
然此皆是利根上智者之所修持。求其所以便初機而易於受持者,莫過於華嚴淨行品一百四十一願。觸事留心,隨時發願,既吻合菩薩之悲智二輪,又可以透剛發信心的初機。文殊師利菩薩說得好,他書:「善用其心。」心為一切法之本源。用於善,則善;用於惡,則惡。善用其心,等於行船掌舵-船的向左、向右,全靠了舵手在主持。所以掌舵的人要善於把握,不然的話,就有翻覆的危險。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