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行品〉中,功德林菩薩自問自答,他說:「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歡喜行?佛子!此菩薩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惠施。其心平等,無有悔吝,不望果報,不求名稱,不貪利養;但為救護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為學習諸佛本所修行,……施我身肉,令我得食,以活其命!爾時菩薩即便施之,令其歡喜,心得滿足。如是無量百千眾生而來乞求。菩薩於彼。曾無退怯。但更增長慈悲之心。……以是身肉,充足一切飢苦眾生,乃至若有一小眾生未得飽足,願不捨命,所割身肉,亦無有盡!我當盡學諸佛所學,證一切智,知一切法,為諸眾生說三世平等、隨順寂靜、不壞法性,令其永得安隱快樂。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歡喜行。」
修行歡喜行的菩薩,要作一位大施主,將自己所有財物,統統布施給需要的眾生。無論是外財(國城妻子)或內財(頭目腦髓),他都不慳吝的布施出來。假使有無量無邊的眾生,都來向菩薩乞求其肉,修歡喜行的菩薩絕不慳吝,一一布施身上的肉,滿足眾生的欲望。且菩薩不但不生退轉心和畏卻心,反而增加慈悲心。他又發願,一切眾生,如食我肉者,也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都能獲得平等的智慧,具足諸佛所證得的法,可以廣作佛事,乃至將來入於無餘涅槃。假若有一眾生心不滿足,我始終不願證得佛果。
這位大菩薩又說:「我應當盡力學竟諸佛所學,證得一切智慧,通曉一切法門,為眾生演說三世平等的法,隨順於寂靜的境界,不壞諸法的法性,使他們永遠得到安穩與快樂。」
〈十行品〉中的歡喜行,其中的特色,除了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外,還有迴向行,經文說:「以此善根,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大涅槃;願諸眾生食我肉者,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平等智,具諸佛法,廣作佛事,乃至入於無餘涅槃。」 這是迴向行。還有一個特色是三輪體空,因為這位菩薩在行布施時,不見自身,也不見布施之物;不見受者,也未執著於福田;沒有見到業行,沒有見到受報,也沒有見到業果。
〈離世間品〉中的歡喜行,有一願是要令一切眾生成無上菩提,這與〈十行品〉中的「願諸眾生食我肉者,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一樣的。還有〈離世間品〉中說:「為一切眾生各別示現成等正覺清淨無畏大師子吼,以本大願周遍法界,擊大法鼓,雨大法雨,作大法施,於無量劫常演正法。」 這和〈十行品〉中的「我當盡學諸佛所學,證一切智,知一切法,為諸眾生說三世平等、隨順寂靜、不壞法性,令其永得安隱快樂。」是一樣的,都是法施。所不同的是在〈離世間品〉中的大菩薩有十種深入佛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入佛法。何等為十?所謂:入過去世一切世界;入未來世一切世界;入現在世世界數、世界行、世界說、……知世間法、聲聞法、獨覺法、菩薩法、如來法,雖知諸法皆無分別而說種種法,悉入法界無所入故,如其法說無所取著。是為十。」
因為〈離世間品〉的菩薩是普賢菩薩,他是等覺位的菩薩,所以他知道世間法、聲聞法、獨覺法、菩薩法和如來法,而且雖然了知諸法都沒有分別,卻能宣說種種的差別法相。這是因為菩薩完全深入法界而實際上卻無所入,如同菩薩雖然說法,卻從不執取這些言說(待續)。
- Jan 07 Mon 2008 20:32
探討十行法門-以《華嚴經‧離世間品》為主 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