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無違逆行(忍辱波羅蜜)

在〈離世間品〉中,普慧菩薩問普賢菩薩無違逆行的問題是:「菩薩發無畏心的是指什麼?」普賢菩薩回答:「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無畏心。何等為十?所謂滅一切障礙業,發無畏心;於佛滅後護持正法,發無畏心;降伏一切魔,發無畏心;不惜身命,發無畏心……離二乘地,入甚深法,發無畏心;於不可說不可說劫行菩薩行,心無疲厭,發無畏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無所畏心。」 為什麼無違逆行要發無畏心?因為菩薩有十件事是難作能作、難忍能忍,所以要發無畏心。這十件事是:一、爲滅除一切障礙業,而發無所畏懼的心。二、在佛入涅槃之後,為護持正法,而發無所畏懼的心。三、為降伏一切天魔,而發無所畏懼的心。四、為不惜自己的身命,而發無所畏懼的心。五、為摧破一切外道的邪論。六、為令一切眾生歡喜。七、為令一切眾會,皆悉歡喜。八、為調伏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而發無所畏懼的心。九、發無畏心遠離二乘地,入甚深佛法。十、在不可說不可說的時劫行菩薩行,毫不疲憊厭倦。

在〈十行品〉中,功德林菩薩說:「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違逆行?此菩薩常修忍法-謙下恭敬,不自害,不他害,不兩害,不自取,不他取,不兩取,不自著、不他著、不兩著。亦不貪求名聞、利養,但作是念:我當常為眾生說法,令離一切惡,斷貪、瞋、癡、憍慢、覆藏、慳嫉、諂誑,令恒安住忍辱柔和!……那由他阿僧祇口,一一口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語,所謂:不可喜語、非善法語、不悅意語、……諸法空故。我當解了,廣為人說,令諸眾生滅除此見!……令他覺悟故,心不退轉故,趣向佛道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無違逆行。」

修無違逆行的這位菩薩,他時時刻刻的念茲在茲來修忍辱的法門。這個忍,本來不能忍,也不容易忍,可是也要忍。所謂「難忍能忍,難受能受。」一切的忍法,常要修行。若要修忍,先要沒有驕傲,要謙虛卑下。菩薩不但謙虛,而且恭敬。無論對誰都有禮貌,絕對沒有貢高我慢的作風,也沒有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的行為。對一切眾生都生恭敬心、慈愍心,所謂「菩薩不見眾生過。」因為菩薩有慈悲心。

菩薩不傷自己,也不傷害眾生,更不會害人又害己。因為菩薩修忍辱波羅蜜的法門,一切都在忍受,沒有瞋恨心,所以不兩害。假使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數的眾生來到他的居所,並且都化現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數的口,每一張口中,也說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的言語。這些言語是深可厭惡、不堪聽聞的言語,他們用這些言詞來詆毀侮辱菩薩們。而且,這些眾生也各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數的手,每一隻手都各執著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數的武器來逼害菩薩,歷時一個阿僧祇劫,未曾稍歇。菩薩時時挨打受罵,遭受極大的痛楚毒害,性命彷彿就要斷滅,但是心中還作這樣的想:「我如果因為這些痛苦,就心生動搖與混亂,那便是沒有調伏好自身、沒有好好的守護心息,也是自己沒有完全的明瞭、沒有好好的修習、沒有安住在正定中、沒有真實的寂靜、自己心生執著,自己的心不清淨,怎能令他人的心清淨呢?」

菩薩又更進一步的思惟:「我這個身體本是空寂,無我、也無我所,沒有真實之相,是性空無二的。所謂的苦、所謂的樂,其實都是空無所有,因為諸法是空寂的。我明瞭之後,實在應當為他人廣為宣說,使眾生們滅除錯誤的見解。因此,我雖然現在遭受到痛苦與荼毒,也應當忍受;這是為了慈愍眾生的緣故,為了饒益眾生的緣故,為了安樂眾生的緣故,為了攝受眾生的緣故,為了不捨眾生的緣故,為了自己得證覺悟的緣故,為了使他人得證覺悟的緣故,為了使心不退轉的緣故,也是為了趨向佛陀的大道的緣故,所以,我都應當忍受。」以上的修持,就是大菩薩的第三無違逆行!

在〈離世間品〉中,有一項是為不惜自己的身命,而發無所畏懼的心,這與

〈十行品〉中菩薩被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數的眾生挨打逼害,還能忍受,這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在〈離世間品〉中,這位大菩薩發無畏心降伏一切天魔,摧破一切外道的邪論,令一切眾生歡喜,調伏一切天龍八部,在不可說不可說的時劫行菩薩行,毫不疲憊厭倦,這都是在〈十行品〉中所沒有的。〈十行品〉中的菩薩在無違逆行中常修忍辱;在〈離世間品〉中的菩薩有十難,皆無所畏懼,所以不會畏懼眾生的惱害,這是無違逆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s1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