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寶」,是依佛的制度來出家修行,或者依佛的制度做到上求佛法大覺真理、下化一切迷昧眾生的修行者。這些都叫做「僧寶」。「僧」是和合的意思。和合有「理和合」和「事和合」。理和合就是同以佛法的真理來瞭解、來證悟;事和合就是同以佛法的律儀來生活、來修行。這就是僧寶的意義。

 

三寶的功德、意義,解釋起來,是深廣無邊的。如上就我所知道的給各位簡單地介紹。然而僅就上面所介紹這一點價值來說,也就等於是滿世間的功德力了。所以我們依照三寶的指示來修、來學、來證悟,這是絕對正確的一個修行方法,也是轉凡成聖的不二法門。因此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就是念三寶的因德、念三寶的真理、念三寶的勝義,把我們的自性三寶顯露出來。從我們綿綿密密、不斷持念當中,來完成這個功德。這是華嚴佛七期中,所念佛號的意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接著唱華嚴字母。

 

現在再來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也就是我們所念的佛號。

 

「南無」二字是印度話的譯音。有人直接照字面念成「南無」,那不可以,不合原來的音韻,因此念「那謨」。也有的地方譯成「奈麻」,此乃地方鄉音的不同。總之,這祇是個音譯,如美國總統,我們翻做「雷根」,原來的音是Reagan,香港人譯成「李根」,美國華僑翻成「列根」。叫出來的字音有輕重,也就有所不同,但這有所不同,但這沒有什麼大的關係。祇要曉得這念法是個原音、這是音譯,就可以了。南無的義譯就是歸依或恭敬、尊敬。「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我們歸依的對象,因為這句經名裏包括三寶在內,就把這一句經名冠上「南無」二字。

 

「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句經名,可分四段來解說它的意義:「大方廣」三字就是法;「佛」就是人;「華嚴」就是譬喻;「經」是這本書。「大方廣」是法。什麼法呢?是心法,是法界心的一個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平等、清淨的一直法界心。這個心是無所不在、無時不存的。它具有一切的功能、清淨的一直法界心。這個心是無所不在、無時不存的。它具有一切的功能、一切的智慧,能成就一切功德。就因這心具有這些特別的意義,所以「大」字是形容我們的心,是超越一切間時、空間的。「大」者,普遍也,包博也。遍一切處,無所不包,所以叫大。毘盧遮那如來的義譯,就是光明遍照。也就是說,這句話是形容我們心體之大。我們這個心,怎麼大法呢?從時間上看,我們不到它開頭的時候,故叫「先天地而生」。將來到什麼時候會結束,也沒有一定的時間,亦可說是「後天地而滅」。它的存在是無始無終的。從空間上看,它是無量無邊、無有邊際的。譬如靠著心的想像力,我們可以想像地球以內、甚至太空之中所有的事物,有時我們也可以想到超太空以外的事情,所以說這個心「廣」、「大」。楞嚴經上也說,我們的心體,是一個空性。這個空性比虛空還要大;虛空在如來大覺心海中,猶如大海中的一個水泡一樣。我們從這個譬喻,就可以曉得,我們的心體是如何地廣大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昨天我曾說過,這句佛號裏面,包括了佛、法、僧三寶。三寶是佛教的中心。佛修世、出世法,解脫以後,圓成大覺,是為佛寶;佛陀一生四十九年當中,曾有三百多次講經、說法,所遺留下來的遺教叫做法寶;佛在世時,乃至後來一直到現在,依佛制度出家、修行、研究佛法、化度眾生的這些出家的法師、師父,是為僧寶。這是三寶的簡單定義。三寶的存在,是相互為主導的。有時佛寶領先,因為沒有佛,就沒有法和僧;有時法寶領先-佛法是成佛的路徑,假定沒有佛法,也就沒有佛寶和僧寶;僧寶是弘揚佛法的使者,佛陀不常住在世間,佛經自己不會講話,它能夠留傳千古、為世明燈,是僧寶的功德。假使佛陀涅槃以後,沒有他的弟子們結集三藏,沒有歷代祖師研究宏揚,這佛法老早就在這地球上消失了。所以三寶有時分別來起主導的作用,同時也是互相依存的。故三寶是佛教的中心。

 

身為一個佛教徒,應懂得三寶的意義。昨天說的自性三寶,今天說的是住世三寶。現在把自性的定義再說一遍:自性三寶是指我們人人皆可成佛。每個學佛或不學佛的人,乃至一切有生命的眾生,都平等地具有佛性,都能成佛。這佛性,謂之自性佛寶。既能成佛,也就能說法,並且自性本身具備一切佛法,所以是自性的法寶。自性僧寶乃指理事融通,性相和合,萬事萬法和合無礙、緣生無性,即是自性僧寶。

 

什麼是住世三寶呢?雕刻、繪畫、五金鑄造、相好莊嚴、引起眾生信心的佛像,就是佛寶;三藏教典、貝葉靈文、卷軸珍藏,或書本流通、詮釋教理行果,諸理性事相的經書,就是法寶;剃髮、染衣、現出家相、紹隆佛化、為世福田的比丘、比丘尼,就是僧寶。這就是住世三寶,也叫做住持三寶。因歸依住世三寶,乃能引生個人之自性三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s1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