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舉行的佛七法會,依舊習慣,稱為加香佛七。所謂「加香」,就是加功用行,也就是精進不懈地來修行。希望在七天佛七法會當中,我們不但能夠學會念佛,而且還要能念得一心不亂。把佛念到一心不亂,就能得到定的境界。有了定,就能夠發慧,也就是把我們內心上的智慧開發出來,那就可以對宇宙萬有的真理有所認識。認識真理之後,就能夠得到覺悟。這是佛教修行最著實的法門,也是自古以來,轉迷成覺的最佳法門。這是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中國人特別研究出來的法門。發明這個法門的法師,最早是盧山的慧遠大師。他是魏晉時代的人。他發現到佛經裏面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以後,便大力地弘揚。當時追隨他修行這種法門的朝野人士及專家學者,共有一百二十三個人。這些人都是知識份子。大家都對這個法門產生了興趣,也生起了好樂心。於是大家追隨遠公,依法修行,都能得到實際的成效。所以當時這一百二十三個人,就跟遠公大師一起結社念佛,誓願往生。這是念佛佛七法會的開始。

 

中國佛教禪宗興盛以後,禪宗的道場、叢林,也有打七用功的,但那是所謂的禪七,不念佛而只參禪。加強功夫、求取開悟的目的是一樣的。在中國大陸的江蘇鎮江金禪寺,據說有一年在年終的時候,舉行加香打七。那一年他們加香禪七,一連打了七個七。在這七個七當中,學者們勇猛精進,不懈怠。到七個七打完時,據說有九位半個法師開了悟。這個開悟的事情,是我們學佛的人最希望得到的。開了悟以後,我們就可以什麼都明白了。本來我們對宇宙萬法認識不清,但是只要一開悟以後,全都可以明白了。這個開悟的境界是很神奇的,它的價值也是不可思議的。假如我們能夠好好地依照佛法來修行,人人都可以得到這開悟的境界。九位半個法師在金山禪寺開悟,那麼半個法師怎麼說呢?也就是說,他只開悟了一半,而卻還沒有徹底地開悟。可見,集體念佛得到的效果是不可思議的。因此,這種打七用功法門,不久就傳遍了全國,也傳到現在,盛行不衰。

 

僑愛佛教講堂創立到現在,已經有二十三年的歷史了。由於種種修件不夠的關係,還沒有舉行過佛七。今年這裏有了佛學院先修班,佛學院的老師及同學們發心,想要打佛七。因為臺北佛學院每年都有打七,所以他們問我,這邊可不可以也來打佛七。我說:「可以啊!」因同學們一年一度下來,都在念書,沒有時間能夠連貫地修行,於是希望利用年終來打個佛七。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就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他們也就開始籌備。從今天起,就是僑愛佛教講堂,華嚴佛七第一天的開始。華嚴佛七所念的、所唱的,和普通的佛七、禪七,都不一樣。原因是,我的先太師公上智下光老和尚、先師公上南下亭老和尚,兩位老人家,都是弘揚華嚴的,尤其是蓮社多年來,一直都舉行這種華嚴佛七。華嚴佛七的儀規,是依照華嚴經及參考普通佛七的儀式而編輯出來的。多年我們一直都在推行這種華嚴佛七,參加的人也愈來愈多。最初只有十幾個人,或者是二、三十個人。近年來,最多的時候,有一百五十個人參加。若將只來一天、兩天的也算在內,那麼可能超過五百人次。好多從未參加過華嚴佛七的法師、居士,有時候特別從中南部趕來參加。他們學習的精神殊堪欽佩!

 

華嚴佛七儀規裏所念的發願文,主要的意義包含著華嚴法要。這章發願有記作者名字,所以有很多人都弄不清楚。后經多方查考。方知它是守遂大師所作。守遂是當寺湖北大洪山真歇清了禪師的傳法門人。著作有佛遺教三經釋註行世。亦華嚴學人。有人說,是法藏賢首國師寫的。賢首國師是華嚴宗的集大成者。初祖杜順利尚創立華嚴法界三觀的法門,二祖智儼至相尊者,發明華嚴的六相、十玄的法門。到了三祖賢首國師,便完成了小、始、終、頓、圓五教的判教。所有五教、十宗、三觀、三時、十玄等這些學說,都是華嚴的特色。這個特色都是從八十卷大華嚴經內容所提出來的,和其他各宗派的學術思想有著根本上的不同。這些我們也應該知道。發願文的文字雖然不多,但可以說,它所含攝的義理及修行的方法,都是學佛的人所最需要瞭解的,修學華嚴法門所得到的功德也都包括在內。現在人們的生活都很忙碌,想能有機會從頭到尾把八十卷的華嚴經念一遍,那是很少有人能辦到的事。我們念了此發願文,可以說,等於念了八十卷華嚴經。那麼我們在佛七期間來念發願文,也就等於念了華嚴經,所以選擇這一篇發願文做為念誦和開示的題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s1319 的頭像
    mos1319

    ☆ 多元華嚴。:*。

    mos1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