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已經講過「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這句佛號的含義。我說它包括了佛、法、僧三寶,而「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句經題,又句括了人、法、譬喻。自古以來,在安定一部經的名字時,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單以一個人喻立名,一種是單以一個譬喻立名,一種是單以一個法立名。或者以法和喻合起來立一部經名,或者以人和喻合起來立經名,或者以人和法來立一部經的名字,或者以人、法、喻三種合起來立一部經的名字。華嚴經的經名,就是人、法、喻三件事合攏起來安立的。「大方廣」就是法,「佛」就是人,「華嚴」就是喻。「大方廣佛華經」七個字,不僅是這部經的名字,實際上也涵蓋了整部八十卷華嚴經的內容大義。所以念這七個字的經名,等於把這部華嚴經的意思都念到了。在這裏面有佛、有法、也有僧,僧就是「華嚴海會佛菩薩」。「華嚴海會佛菩薩」,就是佛陀在說華嚴經的時候,聽眾多得不可算數,所以叫做「海會」。這「海會」二字,用來形容無量無邊的數字。

 

佛在說法華經的時候,法華會上的聽眾有所謂百萬人天。這百萬人天雖多,還是有數字的。說華嚴經的時候,當時與會的大眾是沒有一個相當的數目字可以表達的。即使有,也是勉強安立的一個數字,如說十佛剎微塵數的菩薩大眾。「佛剎」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地球、一對日月、一座須彌山、一個四天下-這樣的組合叫「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叫做「大千世界」。因為累進三次,三次都是千數,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

 

那麼每一尊佛,都以三千大千世界為他的教化區。一般人祗瞭解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娑婆世界,印度的迦毘盧衛國裏,甚至依照歷史上的考據,釋迦牟尼佛說法的地方,差不多都在恆河兩岸,好像從來沒有出國印度,沒有來過中國,也沒有去過美國。實際上,這是眾生依有限的心量、有限的眼光說的。佛陀真正說法的地方是沒有限制。根據佛經的記載,佛說法,時而天宮,時而龍宮,時而此土,時而他方。他說法是這樣迎合眾生的,眾生有感,諸佛就有應,所以叫做「隨緣赴感靡不周」。因此三千大千世界、這樣一個世界組合單元,就是佛的教化區。

 

一個佛世界、十個佛世界、一百、一千、一萬、十萬、億、兆、無量數、不可說不可說,這些數字都把它用盡了,還不夠。而這個華嚴經中的華嚴世界,是把佛的一個教化區的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塵,一粒佛剎微塵就有一個世界,所以叫做「佛剎微塵數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在說法的時候,就是遍及十佛剎微塵數的世界。那些世界的眾生都在聽說法。而「十佛剎」的「十」字,不是剛好指的十個剎土。華嚴經上常常讀到十什麼、十什麼的,這「十」並不是一個有限量的個數,而是個圓滿數。所以常說毘盧遮那如來在說法時,有十個佛剎微塵數的聽眾,就是華嚴海會。海者,形容聽眾眾多,陣容廣闊如海。

 

華嚴海會裏面這些聽眾,在世主妙嚴品上,就其族類分做四十一個單位。從執金剛神到日光天子,其中主山神一眾,主地神一眾、主夜神一眾、主晝神一眾、主空神一眾、主力神一眾,乃至諸菩薩眾。每次開大法會,就有四十一單位的代表參加。這四十一單位也是有所表示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是這四十一單位所代表的位次。妙覺為什麼沒有?因為妙覺是佛果位。佛最基本的聽法眾就是這四十一眾,是十佛剎微塵數的華嚴海會。華嚴海會裏有佛,有同生類之菩薩,有異生類的天、龍八部及諸神眾。佛──我們可以說就是毘盧遮那如來──是主,而這許多聽法的菩薩及諸天、龍、神鬼等眾是伴,主伴圓融。

 

所謂「僧寶」就是華嚴海會佛菩薩.「佛」昨天我們已經講過了,而「菩薩」的意思有很多種。很多人弄不清楚,甚至於不曉得菩薩是什麼神,也不知佛教裏有菩薩,祗曉得有菩薩這個名字。因此把菩薩的名字隨便去安。就像中國人所崇拜最多的土地公,有時也叫他土地菩薩;還有催生娘娘,也是菩薩。就是這樣隨便亂用!其實,菩薩的解釋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狹義的菩薩,就是指導迦牟尼佛座下許多幫助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的大弟子,如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等。這些大弟子多數有在家身分,有的也現天人身。

 

廣義的菩薩,就是凡發了上求佛覺、下化眾生這種菩提心的人。因此菩薩不限於在家眾,出家眾也有。尤其是到了中國佛教的傳說,出家眾除了受比丘、比丘尼戒以外,還要受菩薩戒,所以中國的出家眾,也可以說是出家菩薩。

 

那麼「菩薩」的定義又是什麼呢?印度話「菩提薩埵」,翻成我們中國話,有九種翻法。有的翻做「大心眾生」,就是發了大心的人;有的翻成「覺有情」。覺就是佛陀那個大覺的覺,有情就是眾生。對自己來說,菩薩是已覺悟的有情;對他覺悟的對象來說,菩薩能以佛法覺悟一切有情,所以叫自覺、覺他,叫做覺有情。能夠具備這樣的條件,又有那麼好的德行,發了菩提心的人,就叫做菩薩。菩薩之所以還要覺習,是因為覺行還沒有圓滿。他的自覺還沒有圓滿,而覺他也沒有圓滿,所以叫覺有情,不叫佛陀,也不稱大覺。由此我們就可以瞭解,凡是發了菩提心,能夠自己覺悟佛法,又能用佛法來覺悟眾生的人,可以稱做「菩薩」。這就是菩薩的定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s1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