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一位在朝的大官,有個兒子留在家裏當家,家裏非常富有。鄰居人家是個窮人,窮人就常常想去佔點有錢人家的便宜。因為他們的土地是毗連的,所以窮人耕田的時候,常常有意無意地多耕一點土地到自己那邊去。這個富家的兒子看到,在心裏常常跟他過不去。但是這個窮人並不因為他的抗議,而去除他的貪心。最後窮人要在他們土地交界處築一道牆,以為兩家的疆界。築牆的時候,那牆基就打在那有錢人家的土地上。有錢人的兒子就放不下,當時又沒有警察來作公正的栽定,他就寫一封信請示他的父親,應該怎麼交涉。他父親給他一封回信,信中是一首詩:「萬里投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是說,由萬里迢迢那麼遠的地方,你寄一封信來,只不迥是為了一道牆。其實又何必去人家計較呢?他築牆佔了一些地,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就讓他三尺,我們還讓得起。何必那麼計較呢?秦始皇在世的時候,併吞六國,囊括天下,可以說是一個貪心到了極點的暴君。他所築的萬里城還存在著,但他人呢?早已不在了。所以說,跟別人斤斤計斬,沒有意思,讓別人一點,也沒有關係。倒是當年秦始皇不惜勞民傷財,築下那座牆,想不到卻給大陸政府留下一筆財產。他們把外來觀光客帶到萬里長城去參觀,可以賺到一筆可觀的外匯呢!而秦始皇當年所造的地下陵寢,猶如地上宮殿一樣,現在據說也被他們挖掘了,所收藏的珠寶,也被他們那些收藏家拿去賣了。裏面收藏著很多古物、古董,也變成了他們的資產。這些都是秦始皇當時連做萬都沒想到的事情。所以我們要能夠看破、放下,讓人一點,大家彼此處得和諧親善,人生也就顯得很有意義。所以說,多瞋眾生要修慈悲觀、發慈悲心。

 

第三、多癡眾生因緣觀:多愚癡的眾生要修因緣觀。愚癡的人,就是不明事理,不知因果;事理、道理,他也搞不清楚。這就要修佛法的因緣觀。萬事萬物的生起,都是各種因緣、條件的組合而成。要讓他明白這個真理,所以我們徹底研究這個道理,多注意經典上的說明。或者有時候利用講開示的時間,向大家介紹。因緣生萬法這個道,是佛陀最有價值的一個創覺。其他的宗教是沒有這分財產的。他們到現在還在抱著那迷信的說法,說天地萬物全都是上帝造的。有思想、有知識的人,聽了以後,不覺得會好笑,說這是幼稚。我們佛教講一切的生活,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這一點我們超過一切的宗教,這是很科學的真理。所以我們以這個理論來對治眾生的愚癡,只怕不用心,不用思想、不用心去注意聽、注意看。什麼事情都可以學得會,只怕你不肯學習,那就一輩子也學不會,所以要去瞭解這個真理。因此愚癡心偏重的眾生,佛陀就他們修因緣觀。

 

第四、多散眾生數息觀:多散亂的眾生要修數息觀。多散亂的眾生,就是心神不定,不論有事、無事,總是喜歡東奔西跑。這種人修道,是不易成功的。那麼要對治這種散動的毛病,要用什麼方法呢?佛陀教他們修數息觀。數息觀的修法,就是數我們的出入息。數呼就不數吸,數吸就不數呼;由一數到十,再由十倒數到一。這樣週而復始地數著呼吸,亂心繫數而漸漸渠中,叫做數息觀。這個方法,因為將心繫在數息,所以散亂的心就會收回來。因此患有散亂心病的眾生,佛陀就教他們修數息觀,以對治之。

 

第五、多障眾生念佛觀:障就是業障。業障多的眾生,生活多不自在,苦惱重重。這樣的眾生就要修念佛觀來對治之,因為念佛可以消除業障。念佛、拜佛,是消除業障最好的方法。說起業障,每個人都有,因為我們從無始以來,沒有機緣接受佛法的真理。我們所作所為,總以自我為中心,損人利己,在所難免,以致罪過多而福德少,形成許多業障,使我們身心不得自在。所以我們接受了佛法真理以後,就要擴大我們的心胸,多懺悔、多念佛、多拜佛,一直到這惱人的業障消除了,才能順利地進入修道之路。要不然,往往剛開始進入佛門,就會發現到,不吃齋還好,吃了齋,毛病也多了;不念佛還好,念了佛,卻樣樣不順利。他不知道這是業障,反而說,他不適合修行。其實呢,那就是業障在作祟,那個業障讓你不能學佛。因為多生多世的冤業、惡業,總是要報應的。當你糊塗的時候,它曉得你不會成功,它就不怕,所以不會來找你。你一發心修行,它就怕沒有機會來報復了。所以趁你發心修行的時候,就要來討回公道,討回宿債。這個道理,我們要曉得。因此,念了佛以後,如果發生了病痛,或不如意,不但不要退心,而且還要更多精進,加強念佛,把念佛的功德,迴向給怨親債主,仗佛的力量,才能夠把宿債和業障消除,如此一來,就可以走上平坦的修行康壯大道。

 

我們認真修行以上五種觀心的法門,就可以減輕心理上的執著、妄想、分別,也可以真實地邁向菩提道。但是修好了這五停心觀以後,還有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些叫做三十七道品。這三十七個科目,是我們修行必須知道的方法。其詳細的內容,在先師祖南公老人所著的「阿彌陀經講話」中有解釋,大家可以去翻看、參考。

 

「四念處」就是要把我們的心安住於四種道業上。要怎樣才能安住呢?有四種觀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身不淨,就是不淨觀。觀受是苦,就是我們的身體感受和心理感受,快樂的時候少,痛苦的時候少。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觀心無常,就是我們的妄想紛飛,沒有一個時刻會定下來。觀法無我:世界的萬事萬物,真能做主的不多,就是「我」這個身體也做不了主。這個身一不小心,便生病了。到了老年以後,很快就會死悼。你若是叫它不要死,不要生病,它可由不得你,無我、無主。「無我」的我,是主宰的意思。身以外的財物,我們一點也做不了主。隨時隨地都能喪失,或被小偷偷了,被水淹了,被火燒掉,或被公家徵收了,被敗家子花光了……。種種機緣,都會使我們的財物喪失。尤其一個不成器的敗家子,把你辛苦了一輩子,所留下來的一分產業,不消兩、三年間,就敗光光。這是常見的事啊!所以佛陀說,有五種使我們喪我財物的力量。可知,財物雖是我的,但也做不了主。因此,我們兢兢業業地為爭財富而拼命工作,是最愚癡的,因為「我」是不能主宰。這就是四念處,常常在這些地方上用心,就會慢慢走向菩提道。

 

「四正勤」,這是我們要精進、要努力的法門。那麼要怎樣做呢?「未生善令生」,就是想要做的功德,趕快做起來。「已生善令增長」,已經做的功德趕快做圓滿。「未生惡令不生」,想做而還沒有做的壞事,趕快停止不要去做。「已生惡令斷」,已經做了的糊塗事,立即將它停息,不要再去做。這樣的修法,就叫做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是四種禪定。前面四念處是修智慧,四正勤是修精進,現在四如意足則是特別努力修行,要使定慧平均發展,慢慢地養成道心和善根。這個道心得力了,再進修五根、五力,乃至把三十七道品通通修成功、修成熟,那就已經可以成為阿羅漢了。不過,這些道品,就是菩薩也要修行,因為這是一切道業的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s1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